登录个人中心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首页 > 科普宣传

化妆品十大认知误区

信息来源:化妆品监督管理处  | 发布时间:2022-08-29

误区一:“食品级”化妆品更安全

不存在所谓的“食品级”化妆品,化妆品的安全性与它是否可以食用也没有关系,误食化妆品反而存在安全风险。根据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》(2015年版),一些可食用或者在食品中广泛存在的物质被收录为化妆品禁用原料,禁止添加在化妆品中。根据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,化妆品标签禁止标注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”。

误区二:“药妆”安全可靠,是拯救皮肤的“神器”

国内外法规均没有对“药妆”的法律定义。避免化妆品和药品概念的混淆,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化妆品监管部门的普遍共识。“药妆”的说法是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炒作概念,“药妆”更安全的说法更是严重误导和欺骗消费者。宣称“药妆”“医学护肤品”概念的,均属于违法行为。

误区三:在家自行刷酸省时省力

刷酸的本质是一种化学换肤术,“刷酸治疗”中使用的“酸”种类有很多,其中有些可用于化妆品,有些则不能用于化妆品,如维A酸、三氯醋酸不能用于化妆品。果酸、水杨酸等可以添加在化妆品中,但有着严格的使用限制和技术要求,不具有换肤医疗作用。在家自行刷酸需谨慎,操作不当容易引起皮肤的不良反应,轻者红肿、刺痛,重则“烂脸”。刷酸需要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,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士进行操作。

误区四:干细胞化妆品有“神奇”作用

干细胞化妆品是个伪概念,目前干细胞技术在医学领域尚处在临床研究阶段。在卫生健康部门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中,尚无在美容、抗衰方面的研究。国家药监局修订发布的《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(2021年版)》中,未收录名称含有“干细胞”的化妆品原料。目前,国家药监局未注册或备案任何干细胞相关的化妆品原料。

误区五:选对身体乳可以迅速美白

通过添加美白化学成分,减轻皮肤表皮色素沉着从而达到美白效果是一个缓慢的过程。如果某美白产品宣称使用后立刻见效,那这款美白产品要么是通过物理遮掩达到美白效果,要么就是虚假宣传。更要警惕的是,产品中还可能非法添加了对苯二酚(氢醌)、重金属、激素等禁用物质。

误区六:孕妇可以使用天然无添加的染发剂

染发剂需要加入一定的化学物质来达到着色目的,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天然成分对人体都是安全的。对孕妇来说,染发剂不但可能有致敏、致癌风险,还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。因此,不建议孕妇使用染发剂。

误区七:“早C晚A”是万能护肤公式

“早C晚A”是指白天使用含维生素C的抗氧化产品美白,晚上使用含维生素A的抗老化产品修复。但这并不是万能的护肤公式。维生素A及衍生物分解的维A酸对皮肤刺激性较强,对婴儿也有致畸性,因此敏感性肌肤、孕妇以及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宜使用。

误区八:用含酒精的化妆品会“烂脸”

酒精是一种有机溶剂,是化妆品基础原料,具有溶解、清洁皮肤、收敛等作用。根据自己皮肤类型,正确选择和使用含酒精的产品有利于皮肤健康。一般不建议干性皮肤用含酒精的化妆品,对酒精过敏的人或敏感性肌肤人群不能使用含酒精的化妆品。

误区九:牙膏能治疗疾病

目前,市场上有一些冠以“牙膏”名称的热销产品,宣称具有“抗幽门螺旋杆菌”“通过抗幽门螺旋杆菌去除口臭”等功效。这些产品很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牙膏。牙膏不能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,不能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功效宣称。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存在于人体胃部,没有证据证明通过使用牙膏刷牙能够对幽门螺旋杆菌产生影响。宣称具有“抗幽门螺旋杆菌”的牙膏等产品反而可能添加了广谱抑菌剂,如果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抑菌剂,反而可能导致口腔内菌群紊乱,不利于口腔健康。

误区十:使用睫毛精华液可以让睫毛变长

市场上有部分宣称可以使睫毛变长、变浓密的产品,但这些产品通常是用成膜剂、着色剂等采用物理作用的方式导致出现睫毛变长的表象。在《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》中,没有“促进睫毛生长”的功效类别。截至目前,国家药监局也未批准任何宣称具有促进睫毛生长功效的化妆品。消费者要谨防产品中非法添加比马前列素、曲伏前列素等前列腺素类似物的违法产品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(摘自20220422日《中国医药报》)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